东南网7月25日讯(通讯员李人杰张漩)今年以来,泉州市税务局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杠杆作用,以环保税、资源税等税种为抓手,通过激励引导、部门协同、政策创新三个方面,推动企业绿色转型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政策激励带动技术变革
环保税“多排多缴、少排少缴、不排不缴”的正向激励机制,让企业逐渐意识到“减排就是增效”的理念,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,提升生态效益。
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,清濛水质处理有限公司的厂长王工介绍道:“经过技术和设备升级,出水COD浓度从111mg/L降至67mg/L,年节约药剂成本超25万元,药剂年消耗量从41吨降至31吨,每吨污水处理费用降低0.8元,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。”此前,这家每日承担1.2万吨污水处理任务的企业,因设备能耗高、药剂消耗大等问题而面临发展困局,税务部门通过政策辅导会,向企业送上环保税减免政策,引导企业实施技改、升级设备,不仅在经营效益上实现提升,更在本地孵化出3家绿色技术供应商。
泉州市宏恩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也是绿色税收助力节能减排的典型。该公司作为泉州市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2025年享受环保税减免额约8.6万元。“环保税减免政策也鼓励我们在污水处理工艺上不断深耕探索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王志杰说道,“我们运营管理的东海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达2.5万吨,出水水质达到地表类Ⅳ类标准,并完成再生水利用改造,实现100%尾水回用至周边河道补水。”
协同服务保障政策红利直达快享
为确保绿色税收政策的落地见效,税务部门与多部门协同联动,通过精细化服务,让企业懂政策、会申报、享红利。
在泉州台商投资区,税务部门与水利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,获取符合用水效率先进单位条件的企业信息,对玖龙纸业(泉州)有限公司开展水资源业务申报培训辅导。“我们公司一直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,通过采用节水型设备,建立三级用水计量体系,并实行用水定额考核。”财务人员何细玲介绍道,“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,我们一季度享受水资源税税收减免额约5万元。”
在水资源税征收前,泉港区税务局联合区农水局等部门多次开展水源地实地调研活动,组建了“水资源税政策辅导小队”,向首次申报的纳税人推送操作指引,并在办税服务厅设立水资源税咨询服务专窗。截至目前,泉港区已顺利完成辖区内5户纳税人的征收划转,为辖区内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发挥了税收杠杆调节作用。
政策创新缓解资源回收产业痛点
针对资源回收企业长期面临的“取票难”痛点,泉州市税务局通过“反向开票”政策为资源回收产业提供支持。
福建安溪安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“节能减排、变废为宝”的号召,坚持“绿色、科技、环保”的理念,发展环保固废处置、废钢铁加工项目等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,倾力打造固废再生领域综合运营标杆园区。
“我们在向自然人收购废钢材时,经常会面临企业所得税成本列支无票可依的税务风险。”安盈环保财务负责人吴志翔坦言。
在了解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痛点,税务部门为企业宣传辅导“反向开票”政策。经辅导,2025年以来,企业累计向销售废钢的91个自然人“反向开票”,有效解决了企业“取票难”的问题,助力企业合规健康发展。
下一步,泉州市税务局将继续围绕绿色税收探索高效的服务举措,推动更多企业加入绿色发展的行列,共同打造“绿色转型、循环发展、生态优先”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